电化学冷却水循环水除垢系统是一种集除垢、杀菌、防腐蚀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处理设备。
电化学除垢用钛阳极工作原理:
- 杀菌灭藻:采用具有电催化性能的特殊电极,在直流电解过程中产生活性氯、活性氧、自由基等物质来杀菌灭藻,防止菌藻滋生。例如析氯反应:2Cl– + 2e → Cl2(气体)。
- 阻垢:电解过程中阴极发生析氢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使阴极区域产生强碱性环境,促使水中钙镁离子发生沉淀。如阴极反应:2H2O + 2e → H2(气体)+ 2OH–;水解反应:Ca2+ + HCO3– + OH– → CaCO3 + H2O、Mg2+ + 2OH– → Mg(OH)2。
- 缓蚀:一方面,电解能有效控制系统微生物滋生和附着,防止金属构件表面厌氧环境和硫化物的生成,从而有效防止生物腐蚀;另一方面,电解析氢反应使体系中 pH 值不断升高,导致氢离子浓度和氧化还原电位降低,可减缓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除垢设备优势:
- 功能多样:具备除垢、杀菌、灭藻、防腐蚀等多种功能。
- 清洁环保:大大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降低外排污水的污染程度。
- 节能降耗:确保循环冷却系统高效运行,可降低系统能耗35%以上。
- 节能减排:能够节水30%以上,同时避免化学药剂引起的二次污染。
- 低能耗、低成本:吨水处理能耗小于0.01kwh,处理成本较低。
- 安装简便:一体化设备安装,对原系统无影响。
- 操作简单:可实现自动控制和无人值守。
- 应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工业、民用换热系统和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等。
电化学除垢装置具有除垢、阻垢、杀菌、灭藻、防霉等功能,能够代替药剂,降低循环系统的需水量、排污量,明显减少循环水系统的能耗、处理成本和人工投入,具有功能全面、高效便捷、绿色环保、降低成本四个优势。在实际应用中,电化学冷却水循环水除垢系统的处理效果可能会受到水质、水流速度、设备参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厂家的设备可能在具体性能和特点上会有所差异,在选择和使用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工况进行综合考虑,并遵循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要求,以确保其稳定、有效地运行。
电化学冷却水除垢钛阳极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钛阳极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
当直流电通过钛阳极传导至冷却循环水中时,会发生如下反应:在阴极附近,形成高浓度的氢氧根(OH⁻),这种高 pH 环境会使水中未结垢的矿物质(如 Ca²⁺、Mg²⁺)预先结垢,并从水中析出,从而起到软化水的作用;与此同时,在阳极部位会产生羟基自由基(·OH),并将氯离子(Cl⁻)转化成游离氯,部分氢氧根转化为微量臭氧,这些强氧化性物质能抑制冷却循环水系统中菌类藻类的滋生,达到杀菌、消毒、灭藻的功能,同时也能将水中的 Ca²⁺、Mg²⁺以固体形式吸附到阴极后清除,降低水体的硬度。
在电催化反应中,通过电解水以及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在电极表面生成的一些中间产物,如强氧化性物质,能使微生物细胞中的多种成分发生氧化,从而使微生物产生不可逆的变化而灭亡。整个电化学水处理过程包括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作用机制与反应过程,可以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完成的。其优点包括不需要添加化学试剂,无化学附加物质生成,无二次污染;维护方便简单、占地面积小、重量轻;能清洁水体并抑制微生物和绿藻生成等。
哪些因素会影响钛阳极的除垢效果?

-
- 电流密度:电流密度过小可能导致除垢反应不充分,而电流密度过大可能引起副反应增加、能耗升高,甚至对钛阳极造成损害。例如,在低电流密度下,产生的氧化性物质不足,难以有效杀灭微生物和去除水垢。
- 水质特性:
水的硬度:水中钙、镁等离子含量高,结垢倾向大,会增加除垢难度。
酸碱度(PH 值):PH 值会影响电极表面的反应和物质的存在形态。过酸或过碱的环境可能影响除垢效果。
杂质成分:水中存在的其他杂质,如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可能与除垢过程中的物质发生反应,干扰除垢效果。 - 温度:水温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物质的溶解度,从而影响除垢效果。例如,水温过低时,化学反应速度变慢,除垢效率降低。
- 电极间距:电极间距过大,电阻增加,电场强度减弱,可能导致除垢效果不佳;间距过小则可能引起短路等问题。
- 运行时间:运行时间过短,除垢不彻底;运行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电极损耗增加。
- 钛阳极的涂层质量:涂层中的活性成分及其分布均匀性、涂层与钛基体的结合强度等,都会影响电极的电催化性能和寿命,进而影响除垢效果。涂层质量差可能导致活性成分脱落,降低除垢效率。
- 电源稳定性:电源输出的电压和电流不稳定,会影响电解反应的正常进行,从而影响除垢效果。
- 水流速度:水流速度过快,可能使水中的物质与电极表面接触时间不足;水流速度过慢,则可能导致局部反应不均匀。
要获得良好的电化学除垢效果,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多种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调整。